第三百零八章 内阁
第三百零八章 内阁 (第2/2页)朱权看着叶羽漫不经心又满是得意的笑,不禁就觉得越来越看不惯他,但可气的是,自己还干不掉他!
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,他本人本着劳模的精神苦心经营,终于让这个曾经在元朝统治下满身疮痍的庞大国家恢复了繁荣昌盛、百业兴旺的景象。虽然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内战,但对于百姓的影响却没有多大。
洪武时代打下的良好基础直到传到朱棣手中依然在起着正面的作用,朱元璋就像是一个尽职的管家婆,早已为自己的子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。
朱棣登基以后确实基本保持了父亲的那一套系统,但他本人也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改进。
“朕考虑了一段时间,太祖皇帝废除宰相制之后,朝中的决策权和议政权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,这确实是一种加强君主权力的方法,但却过于独裁……”
东暖阁内,朱棣和叶羽正在议事。
叶羽沉吟道:“陛下,您好歹是皇帝,竟然会说出过于独裁这种话……”
看得出,叶羽对朱棣这样说是十分惊讶的。
朱棣笑道:“先不说独不独裁,朕已经快被这堆积如山的政务给累死了啊!再不找几个人来帮忙,朕估计就要英年早逝了!”
叶羽大笑两声,道:“陛下原来是觉得累了啊!可惜臣并不想帮您。”
朱棣没好气儿的看他一眼,道:“就算你想帮朕也不会让你帮,还有别的事儿要让你去办,议政的事朕准备分出去给别人做。”
“啊?陛下不会是打算丢给臣一些苦差事吧?”叶羽露出了一脸不情愿的神情。
朱棣笑道:“不是苦差朕也不会找你,不过眼下还真没什么苦差。朕现在想建立内阁,你来帮朕制定一下内阁的制度和人员选拔。”
叶羽稍稍一怔,建立内阁,这是明朝整体政治框架开始形成的最初一步。
自太祖皇帝废除丞相制度之后,明朝便渐渐按照历史的推动走向了内阁制,到了明朝中后期,甚至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君主立宪制的雏形。叶羽甚至一度认为,若没有满清的介入,若大明一直维持下去的话,中国会比现在要好很多。
作为一个从后世回来的热血青年,叶羽也曾梦想改变这段历史,让大明的脚步走的更加长远。
而今自己已经走到了这段历史中,也走到了权力的中心地带,不如就从现在开始,试着插手去干预一下,或许就能换来好的结局。
那么,第一步就是创建内阁。
“丞相制中,丞相拥有决策权、议政权和行政权,很多情况下轻而易举就能架空皇帝,所以我们要建立内阁的话,也要避开这种情况。”叶羽准备先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整理这个问题,“决策权归属于陛下,行政权分散给六部,那么只需要把议政权单独提取出来分拨给内阁的成员,在未来的运作中,既可以避免独裁的情况出现,又可以规避臣下权力大于君主。”
朱棣不停的点头,叶羽的分析跟自己所想基本吻合,他笑道:“如此的话,就请爱卿替朕分忧,尽快拟一个制度的方案出来,也可以尽快实施。”
叶羽叹了口气,挥手道:“好好!永乐大典之后现在又是内阁吗?陛下你还真是会躲懒呢。”
嘴上虽然这么说,但叶羽依然兢兢业业的干了起来。他用了两天的时间草拟出了内阁制度的雏形,整理成奏折在早朝奏报给朱棣。
在叶羽的建议中,内阁并不属于大明的政治机构,而是皇帝的私人秘书。内阁负责的是议政权,他们每日在文华殿办公,替皇帝审阅和整理各地呈上的奏报,并将自己的建议写在纸上,然后以附页的形式夹在奏折中,这就是“票拟”。内阁成员整理好奏折后,将它们呈递给皇帝批示,此时皇帝形式的是决策权,他根据阁臣的建议作出自己最终的决断,并下达执行,称为“批红”。
另一方面,叶羽的提议中还涉及了一点,内阁成员共设七名,官职不得高于五品,且一旦入内阁议政,则削去所有实权职务。这也是他考虑周全之后所提出的,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朱棣的意思。为了在日后防止内阁成员权力过大,特意降低他们的品级和身份,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。
最后,叶羽提出了目前内阁合适的七人人选,这些人全部都是年富力强、才华横溢但品秩较低,其中为首一人,就是解缙。